核心提示:2021年8月,毕业于湘乡市东山学校的高三学子李思泉,拖着行李来到长沙。那一刻,他正式开启了复读的日子。
一所高复学校的育人担当
2021年8月,毕业于湘乡市东山学校的高三学子李思泉,拖着行李来到长沙。那一刻,他正式开启了复读的日子。
这是李思泉的“后高考时代”,也是湖南每年复读生的缩影。
有人说,“高四”暗无天日,但李思泉却过得丰富多彩。忙碌的学习之余,他获得了不少锻炼机会:在学校生日会上发言、作为全校第一名分享经验、协助老师策划活动……这些经历,让天生喜欢展示自己的李思泉,很快适应了新生活。
“这里看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李思泉说的“这里”,指的是长沙市用心高复学校(以下简称用心高复),一所成立不到两年的全日制民办高考复读学校。
诚然,“复读”与“提分”有着紧密的关系。但用心高复从未把这层关系凌驾在教育之上。
这一点,从学校布局即可看出。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标语;从校门向外远眺,读到的是“家族希望、国家栋梁”的寄望。
“学校坚持把‘做有担当的中国人’当作信仰。”用心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用心高复党支部书记、校长虞贵明始终认为,复读只是载体,用心高复的本质是一所学校,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才是他们办学的题中之义。
红心,为国育才的必答题
除了12月份,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虞贵明必定会去韶山,在学习中跨月。这在用心高复,是一条心照不宣的规律。虞贵明已经坚持了13年。
作为一名拥有28年党龄的党员,虞贵明有着自己的一颗红心。
2008年12月26日,用心教育集团创立。2017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强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虞贵明主动组建用心支部,成为长沙市第一批成立党支部的民办教育机构。为了给用心高复选址,虞贵明跑了68个地方,最终将学校设立在好人故乡望城,成立日也特意选择了雷锋的诞生之日。
“希望学校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带着这份传承,虞贵明在学校建章立制,以“党建带校建”为目标,提出“七个一”(上一堂课、读一本书、学一个先进、帮一个人、做一件事、尽一份孝、守一颗初心)、“七个结合”(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师训管理、经营发展、安全教育、公益事业相结合)的治校方略。
落实“党建引领”的前提不在于“如何引领”,而是“引领什么”。正是因为明白了这点,用心高复所有的党建工作,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培养“爱党、爱国、爱家”的优秀人才,让所有用心高复学子都拥有一颗红心。
虞贵明的办公室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圆梦谈心室”。每隔一段时间,他会邀请学生或者家长一起聊聊天。
“本以为聊的是学习,没想到虞校长要我坚守本心,做一个正直的人。”2109班的梁文祥说,之前高中三年他从未接触过校领导,来到用心高复后,他也一心扑在学习上,虞校长的嘱托多少让他有些意外。那一次谈心,让梁文祥明白,考取大学并非人生的唯一目标。
当然,这项工作的执行者远不止虞贵明一人。学校专门设立了“导师制”,目的是让党员教师为学生树立人生航标。
“指导的落脚点,其实就是关心学生生活。”教务处的印凤说这句话时虽然云淡风轻,但她也知道,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并不容易。
印凤介绍,学校实行“62317”陪伴模式,即从早上6点到晚上23点,每天17个小时,都有老师陪着孩子。于是,教室里、操场上、寝室里、饭桌上,随处可见老师与学生聊天的场景。一次散步、一次陪餐,或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是为学生人生护航的契机。
立德树人的具体做法,会下沉到孩子身上。
“你为什么选择复读?”就读用心高复的学生,必须经过面试。最终什么样的孩子会被录取?用虞贵明的话说,不是分数高,而是眼睛里有光的孩子,“复读不难,但过程艰苦,需要信仰才能坚持下去。考多少分,考取什么大学,都不能称之为信仰。”
在虞贵明看来,复读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想要确立正确的信仰,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要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熏陶中,培养家国情怀,努力成为国之栋梁。”在复读学校开思政课,虞贵明被人笑话是“外行”,但他仍然坚持。
在用心高复,思政课不仅班主任要讲,校领导也要讲。学校党支部与政教处联合研发了适合复读生的校长思政课,每月走进一个班上一次,每个季度大会上一次。校长思政课生动有趣,效果斐然。
思政课的目的只是让学生感动与落泪吗?当然不是。
常年和学生打交道的周黎,很清楚部分复读生的心态。他们认为高考失利只是一次偶然,而这种侥幸心理会被带到复读中,导致难以沉下心专注学习。
为此,用心高复将“毛主席的求学故事”和“文家市光辉起点”,作为思政必修课。同时,学校还组织了相应的研学活动。“既要让学生感受求学的艰苦,也要让他们认清现实,敢于面对失败。”周黎说。
王芊芊是用心高复第一届毕业生,虽然她复读意愿强烈,却一直无法把学习落到实处。“当我身处文家市,还原了那些历史场景,才明白重新出发的真正含义。”在一次次的思想建设中,王芊芊逐渐摘掉了惰学的情绪,变成老师和学生眼中“努力”“勤奋”的代名词。
2021年6月,王芊芊如愿被吉林农业大学录取。在选择专业时,她填报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大概就是连锁反应吧。”王芊芊说,她对红色故事的喜欢,已延伸至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大学里,她积极参加微党课竞赛,还被评为最佳讲手。她期待着自己学成后,回到用心高复,为学弟学妹讲党课。
信心,终身受益的加分题
为什么每年12月的最后一天不去韶山?虞贵明并非给自己放假,而是他要驻守集团,与教职工开展读书跨年活动。这样跨年,他也已经坚持了13年。这场读书会一共持续4个小时,其间,大家共读一本书,互相交流,辞旧迎新,共同进步。
对待学习,虞贵明认为,不光要持续,还要学会学习。作用在学生身上,则是提升他们的学习力,从而让他们拥有不断前行的信心。
班主任刘文文接手一个新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指导学生做学习计划表。这张计划表详细到“起床就寝”“吃饭用时”“巩固与预习时间占比”等,而且根据不同孩子的能力以及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班主任要求学生每天修改计划表,直到养成习惯。
刘文文说,高考时,学生写不完试卷的情况常常发生。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放在平时,就是学习效率低下。而这种打牢基本功的“限时训练”,目的是把每一位学生打造成“时间管理大师”。
这只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个子小小的杨霞,自称以前没有时间观念,经常做事拖拉,导致学习任务越积越多,最后只好放弃。“现在每次翻开本子,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对杨霞来说,她最大的收获不是实现了今日事今日毕,而是学会了不懂就问,遇到难题立刻向老师请教,“不想耽搁,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项训练从正面解读,解决了学习效率问题,但从侧面解读,则是通过细化目标,让学生没有空隙陷入负面情绪中。“复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瓶颈期,与其心慌踌躇,不如在实际行动中度过瓶颈期。”刘文文说。
这里的“实际行动”不单单只有学习,还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各项活动。
有一次,物理方向与历史方向两个班,共同策划了一场成语诗词大会。尽管物理班最终没能挑战成功,但两个班的学生都玩得很开心。学习之余,学校还有篮球赛、乒乓球赛、美食节、才艺展示、升旗仪式等各种活动。“每周体育课从不缺席。我在篮球比赛后参加的月考,没想到考得挺好。”梁文祥又一次被惊喜到,一所复读学校的活动居然这么多。
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复读生增添了一抹亮色
除此之外,学校每个月安排一场“大家讲座”,邀请不同领域的大咖,讲述励志故事。湖南省军区原副政委魏永景将军讲述1998年抗洪、2008年抗冰救灾的细节;北京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周洪刚,以“等你在北大”为题,唤醒了学生的奋斗目标;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铁芳教授,以“培育有根有魂的中国人”为题,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自豪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啸海,用自己3次复读,讲述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
“学校好像知道,在哪个时间点,我们需要什么。”有一次月考,李明昊的地理成绩连滑两个档次。处于自我怀疑期的他,恰好听到了吴潇海教授的讲座,再次坚定了复读的初心。
怎么解释学校这恰到好处的安排?这还得从虞贵明的特殊身份说起。“这应该是长沙市唯一一个由复读学生家长办复读学校的。”2018年,虞贵明的儿子高考失利,选择复读。而他当时正在筹备成立用心高复,为了陪儿子,只好推迟计划。
接下来的一年,虞贵明并没闲着。他从各方面了解儿子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为此总结出复读生关键的“5个节点”。
“每个节点,他们有不同的情绪变化。有时需要‘打鸡血’,有时需要宽慰,有时需要警示,有时需要调整。”不管学生需要的是什么,虞贵明意识到,只有解决了孩子的情绪问题,才能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也就是内驱力。
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联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设立了“刘铁芳教授工作室和心理咨询室”,定时邀请专家坐诊,提供心理咨询。但更多的时候,学校教职工扮演了心理疏导员的角色。
第一届毕业生黄宁,在八省联考的前一天,因为过度紧张失眠。第二天走进考场,他脑子时不时出现空白,题目读了好几遍。结果自然是成绩不理想。备受打击的黄宁,一连好几天都打不起精神。
这一切,班主任看在眼里。于是,班主任找黄宁聊天的次数多了起来,就连中午吃饭,也会刻意坐在他旁边。有时分析成绩,偶尔说些安慰的话,有时也会天南海北地聊。很少被老师关注的黄宁,也正因为如此贴心的举动,渐渐恢复了信心。
如今,黄宁回想起复读期间得到的温暖,除了班主任的陪伴,还有校长亲手做的食物,宿管阿姨送上的一碗泡面,老师请客吃的冰激凌……
用心,圆梦高飞的证明题
在用心高复,老师给学生花钱,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过生日有礼物,成绩进步了有礼物,就连冬天的第一场雪,也能成为学生“索要”礼物的理由。
“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但孩子能感受到关爱。”很多班主任表示,她们给学生花钱从来不眨眼,但老师们最不吝啬的,其实是“用心”。
“班上有一位男生经常迟到,有一次被我抓到,打算对他略施惩罚,但他不服气。没办法,只能严肃批评了。”周丽虽然很生气,但看得出来,男生也气到一脸通红。为了缓和气氛,周丽提醒副班主任,时刻观察男生的情绪,在恰当的时机安抚一下。
在周丽的建议下,副班主任在晚上熄灯前找男生聊天,轻声细语地分析他迟到的行为,也分析周丽发脾气的原因。最终,男生解开了心里的疙瘩,第二天迎面碰到周丽时,还微笑着主动打招呼。
不论是赏罚分明,还是“双班主任”机制,学校的这些“心机”,体现的都是“用心”。在这里,用心对待孩子,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站在学生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去年招生时,招生办来了一个高考640多分,被北京交通大学录取的女生。虽然女生跟着父母一起来咨询,但显然父母不太同意复读这条路。
看着父母满脸焦急,虞贵明单独跟女生聊起来。“你是不是不满意被录取的学校,非要上清华北大?”在得到否定回答后,虞贵明开始了“劝退”工作。
“你的勇气可嘉,但实现梦想,不是只有复读一条路。”虞贵明告诉女生,只要她拿出复读40%的努力用于大学学习,全力以赴争取到转专业的资格,一样也能实现梦想。
这条建议让女生茅塞顿开,当下就决定去读大学。原本心情沉重的一家人,开心地离开了用心高复。一年后,女生通过努力,成功地转到了心仪的计算机专业。
学校的“用心”,还体现在为学生提供终身指导。
“孩子的复读生活只有10个月,但是我们希望在这一过程中,改变或者完善他们过去3年,甚至12年的行为习惯以及视野格局。”作为生涯规划师,校董周海冬提供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复读的每一个阶段,“第一步是了解学生的梦想;第二步是通过专业测评,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为其职业方向提供建议。”
袁树林,来自怀化的一名女生。复读之初,她的理想是进入金融行业。因为家庭条件一般,她想通过涉足这个热门行业,改善家里的经济环境。但周海冬分析认为,女孩的成长环境并不适合学金融。假如日后进入这个行业,说不定还会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负债压力。“经过长时间的沟通,最终填报志愿的时候,她选择了师范类专业。”周海冬说。
类似的生涯规划指导,既能具体到高考志愿填报,也能分散到每一个育人细节,润物无声。比如,学校在每年4月,组织全校师生通过培训,考取红十字救护员证,掌握自救与救人的能力。又比如,2021年暑假,学校召集了30名毕业生回到学校实习。名义是实习,其实是学校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提供的过渡。在这期间,老师会教他们做PPT、维护公众号,也会根据他们未来的职业目标,督促指导其考研、申请入党、考教师资格证甚至是驾驶证等。
第一届学生毕业后,虞贵明对他们进行了回访。首站去了南华大学和湖南工学院,进到寝室跟学生交流。这一幕让同寝室的其他学生感慨道:这是“别人家的校长”。
未来,虞贵明还想跟踪了解学生就业后的生活情况。他这么做的初衷,也是在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用心做教育,不是做一阵子,而是做一辈子。
老师为学生庆祝18岁生日
(校对:赵经天)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2年3月D刊总第117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