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4日,“教育创新与就业前景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崔振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巡视员、研究员岳颂东,武汉市人大副主任刘家栋,学习时报国际部主任宫秀川,武汉大学校长助理、校科技部部长蒋昌忠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传波,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文教局局长明铭,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许鹏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巡视员、研究员岳颂东讲道“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解决人才与就业矛盾的难题上,很多非大学教育机构能做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成功对接。非大学机构的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针对性强、对企业的认知程度高,人才培养跟着市场在走,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因此,发展非大学机构的高等教育,对于缓解就业与人才的矛盾,是一股重要推动力量。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崔振椿在会上指出,大学教育和非大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体制和教育主体,但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大学教育由高等教育机构承担,学制时间更长,更注重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大学教育则由非大学型高等教育机构创办,学制时间相对灵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更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非大学教育本身是传统高等教育的一种创新,是现行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
本次论坛上《中国非大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亮点,大家以报告中提出的“国际‘非大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非大学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引题,与会各方对教育创新、社会就业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曾在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没找到工作”。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如何破解就业困局也是本次论坛上重点探讨的。主办方人民网资讯部副主任汪冬莲认为“企业需求与教育提供人才的不对称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扩大对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是改善就业现状的一个必然选择。”而非大学教育正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办学,是对传统高等教育很好的创新实践。
教育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和领导人都一再提出,要重点发展大学以外的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的确,我国教育创新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社会还应对非大学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真正的认识,让这条创新大学以外的教育之路走的更远,让非大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更加大放异彩。